第十屆中國鋁工業科學技術發展大會暨第三屆國際鋁工業高峰論壇
推廣

位置:中冶有色 >

> 技術資訊

> 冶金百科 | 中國鎂冶金發展歷程

冶金百科 | 中國鎂冶金發展歷程
2023-02-21 11:03:45 來源:中冶有色技術網
412        0
簡介:中國鎂工業依靠科技進步,不斷深化改革,調整結構,以民營企業為主體,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。特別是近15年來,中國鎂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。國內多家硅熱法中小鎂廠依托于地區資源、能源、勞動力的優勢,同時加大了科技投入,重視科技進步和不斷創新,在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、技術指標及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,促進了我國硅熱法鎂冶煉快速發展,產能、產量持續增長。
1943年10月我國在營口建成采用電解法生產、設計能力為800 t/a的鎂工廠,到1945年8月,僅生產出691 t鎂。1943年采用碳化鈣還原氧化鎂的熱還原法,在撫順鋁廠建成年產300 t 的試驗廠,試產出少量鎂。1949年之前,我國的金屬鎂生產幾乎處于空白狀態。

新中國金屬鎂生產從無到有。新中國成立后鎂工業前30年發展緩慢,國內消費依靠進口。1954年,國家批準引進蘇聯菱鎂礦氯化電解法煉鎂技術,在撫順鋁廠建設年產3000 t電解鎂項目,被列為國家“一五”期間156項工程之一。1957 年年底電解鎂項目投產,新中國第一塊金屬鎂錠出爐,撫順鋁廠成為我國第一家電解法鎂生產廠,翻開了新中國鎂冶煉工業的新篇章。前30年(1949—1977)期間,開展了鹵水煉鎂和硅熱法煉鎂試驗,是我國鎂工業發展緩慢時期。至1977年全國累計生產鎂4.7萬t,其中撫順鋁廠占96%,采用鹽湖鹵水和熱還原法生產的小廠產鎂占4%。當時鎂產量還不能滿足軍工國防等國內需求,要進口,至1977年累計進口鎂3.1萬t。20世紀60——70年代鹵水煉鎂試驗蓬勃興起。鹵水是沿海制鹽工業副產的老鹵或鹽湖氯化鎂,其中含MgCl30%~33%,是世界煉鎂工業的主要原料之一。1959年前后,我國已開始研究鹵水脫水電解法煉鎂的技術。20世紀60年代后期又開展了硅熱法煉鎂試驗。按還原爐的特點,硅熱法有三種工藝:皮江法(橫罐外加熱還原爐)煉鎂,現稱硅熱法煉鎂。1977年9月在南京白云石礦建成產能120 t/a的鎂車間,并解決了外熱法煉鎂應用于工業生產的關鍵問題。臥式電內熱還原爐試驗。民和鎂廠于1970年開始建設,設計產能5000 t/a。民和鎂廠的這一熱法煉鎂工業試驗是當時我國最大的煉鎂試驗項目,時間長、規模大、耗資多。由于技術訣竅和關鍵設備還沒有掌握,致使產品成本高、經濟效益差。20世紀60年代后期的十多年里,在全國開展的一批硅熱法煉鎂、鹵水脫水電解和光鹵石脫水電解等試驗,為鎂冶煉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,儲備了技術,為我國鎂工業近30年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。1992年,我國鎂產量首次突破萬噸大關,從鎂產品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。


中國鎂工業依靠科技進步,不斷深化改革,調整結構,以民營企業為主體,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。特別是近15年來,中國鎂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。國內多家硅熱法中小鎂廠依托于地區資源、能源、勞動力的優勢,同時加大了科技投入,重視科技進步和不斷創新,在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、技術指標及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,促進了我國硅熱法鎂冶煉快速發展,產能、產量持續增長。我國自1999年起已成為世界第一原鎂生產大國,2014年產量達到77萬t,占世界總產量的85%。我國鎂工業實質上已經主導了世界原鎂工業的發展,鎂的資源、產量、出口量、消費量均位居世界第一。鎂產業規模連續跨越,經濟效益不斷提高,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。
分享 0
         
舉報 0
收藏 0
反對 0
點贊 0

 評論 (0條)

200/200
中冶有色技術平臺
了解更多信息請您掃碼關注官方微信
中冶有色技術平臺中冶有色技術平臺
2023中國礦物加工大會
推廣

推薦企業
更多+

天津中環電爐股份有限公司
宣傳

熱門資訊
更多+

牛津儀器
宣傳

首頁

在線客服

公眾號

電話

頂部
咨詢電話:
010-88793500-803
免费观看Aⅴ成人片在线